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2的文章

你的資料如何被偷走? Web安全篇 - 跨站請求偽造(CSRF )

 互聯網的時代中我們幾乎都離不開網路,那如果能夠對於Web具備基礎的知識,就能夠讓我們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提升風險意識,以減少被竊取、盜用的風險,進而保護個人資產,因此多一份知識在身上也就等於多了一份防身的武器,一天學一點,透過 微習慣 讓我們享受複利的效應。 在前幾篇我們介紹了「 同源政策(Same Origin Policy) 」與「 Web - 跨來源資源共用(CORS) 」的基本概念之後,大致上已經了解瀏覽器如何做個守門員,攔截非法的請求/回應,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駭客如何繞過「 同源政策(Same Origin Policy) 」進行跨站請求偽造( CSRF )。 CRSF 全名為「 Cross Site Request Forgery 」中文為跨站請求偽造,相信我們都搭過交通運輸工具,那麼基本上的機制就是認票/卡不認人,假設我們的票/卡片在不知情狀況下被盜取,那麼對方就能直接進入,這套用到網站也是相似的概念,在還未登出的狀況下,Cookie(通行證)被盜用,就能進入你在瀏覽的網站,進而竊取個人資訊,進行下一次的滲透攻擊。 CRSF 攻擊示意圖 原則上HTTP是屬於無態的,因此正常狀況下,並不會將正常網站的資訊帶到偽造網站,但由於Cookie的特性,會被附加在每個HTTP的請求中,因此才會產生如下圖般被偽造的風險。 登入正常網站,並在未登出期間收到釣魚郵件或者訊息。 點擊該釣魚郵件或訊息所附帶的網址連結。 進入該網站之後,按下駭客所埋藏的偽造請求按鈕。 由於Cookie的特性,按下該按鈕後,釣魚網站透過夾帶Cookie的方式,連結到我們尚未登出的正常網站,此時若駭客掌握了重要資訊的位置,那麼將可以使用這樣的偽造身分方式竊取我們的重要資訊,進而進行下一步的攻擊。 如何防範 CSRF ? 在談論如何防範 CSRF 時,我們將情境分為兩個部分,首先是使用者的部分,接著是網站開發者的部分,當然本篇文章並不會講述太多技術實作細節,著重在概念的貫通,有了概念,相信技術將迎刃而解。 ❗❗❗身為使用者可以做什麼防範? 我們每個人在使用瀏覽器時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使用者, 因此了解以下防範方式,可以保護我們的資料減少被竊取的風險。 定期清除瀏覽器歷程(所有),避免保留過多資料,萬一被竊取時,資料越多風險越高。 設定瀏覽器封鎖第三方Coo...

Web安全 - 跨來源資源共用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, CORS)

  互聯網的時代中我們幾乎都離不開網路,那如果能夠對於Web具備基礎的知識,就能夠讓我們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提升風險意識,以減少被竊取、盜用的風險,進而保護個人資產,因此多一份知識在身上也就等於多了一份防身的武器,一天學一點,透過 微小習慣的積累 讓我們享受複利的效應。 CORS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) ,中文為跨網域資源共用,上一篇我們談到「 Web - 同源政策(Same Origin Policy) 」,概念很好沒錯,防止了一些惡意的攻擊,以一個國家來說,總不可能永遠封閉大門,拒絕對外交流,將所有其他來源都視為攻擊,因此才造就了 CORS ,透過有限度的開放,讓特定來源可以進入。 CORS 為 Same Origin Policy 的一種特別條款,簡單來說就是「我需要事前準備哪些東西?」才能跨越同源的限制,順利存取資源,就如同國家之間的入境一樣,需要事先準備護照,而根據政策的制定來檢核哪些國家的人能夠進入本國。 🔔還沒成為Potato會員的朋友點這裡加入哦,撰寫文章還能挖礦打造被動收入 🔔 如何運作? 首先在瀏覽器與Server之間的溝通時, CORS 規範允許Server端回傳一些Header,而 瀏覽器則根據這些Header來檢查是否可以跨越同源( Same Origin Policy )的限制 ,而最主要的一個Http Header就是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,這個標頭非常關鍵,藉由這個Header告訴瀏覽器我們允許哪些來源進入伺服器存取資源。 但是除了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之外還有以下兩個標頭也是檢查的重點: 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: 伺服器允許存取的方法(GET、POST、...)。 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: 伺服器允許存取的標頭。 那麼在瀏覽器發送前會分為以下兩種請求,簡單請求(Simple)和預檢請求(Preflight),為什麼需要特別區分呢? 主要是檢查CORS的時機點在於伺服器回傳的時候,但試想,如果一個重要的命令(刪除),在尚未檢查之前就執行,那麼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, 因此才會進行區分。 簡單請求(Simple Request) ...

Web安全 - 同源政策(Same Origin Policy)

互聯網的時代中我們幾乎都離不開網路,那如果能夠對於 Web具備基礎的知識 ,就能夠讓我們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提升風險意識,以減少被竊取、盜用的風險,進而保護個人資產,因此多一份知識在身上也就等於多了一份防身的武器,一天學一點,建立 習慣 讓我們享受知識複利的效應。 這也是第一篇在 PotatoMedia 撰寫的 Web知識篇章 ,主軸在介紹我們常常接觸的瀏覽器中具有哪些機制? 而這些機制中可能存在著哪些弱點可能被攻擊,進而導致個人資訊被竊取,並說明如何注意與防範,期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到你我,免於遭受不必要的損害。 Same-Origin Policy 同源政策是Web Security中安全建立的基礎,用來限制不同網域之間的資源存取權,而這邊指的資源包括程式碼、圖片、影片、html...等。 Same-Origin Policy 主要目的在劃清界限,試想兩個國家之間,基於安全考量,通常不會共享重要資源(軍備、財務...等)吧! 而 Same-Origin Policy 就是在制定這樣的政策,讓自己的網站自己管,試想,若自己的網站允許被其他網站存取,那麼在你的網站中的重要資訊也很容易被竊取,甚至鑽研漏洞,導致被攻擊,道理就跟國與國之間一樣,必須形成壁壘,保護重要資產。 像這樣的畫面,我們進行網頁開發時是不是常常看到這種狀況? 這就是不同源存取的其中一個例子。 🔔還沒成為Potato會員的朋友點這裡加入哦,撰寫文章還能挖礦打造被動收入 🔔 什麼是同源? 又該如何判定? 同源(Origin)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: Schema: URL的最初始位置,也就是 :// 之前的字段,也就是 http 、 https ...等協定。 Hostname(Domain): 這裡指的就是full domain name。 Port: domain name後面接的port, 我們有時候沒有看到port號是因為http預設80 port而https預設為443 port。 上述三個部分只要有其中一個不相符,就屬於不同源,以下用簡單的例子來看看哪些同源,哪些又是不同源? ❓ <https://www.domain1.com>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...

Authorization策略 - RBAC模型介紹

  前一篇的「 Authentication、Authorization,傻傻分不清楚? 」主要在介紹認證與授權的差異之處,而本章節著重於授權這部分,也使用了經典的 RBAC 模型進行說明。 概述 RBAC 模型(Role-Based Access Control: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), 認為可以抽象的表示: Who是否可以對What進行How的訪問操作 並針對這樣的邏輯進行求解的過程。 當然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軟體世界,套用到真實世界也是非常適合的,就以公司組織來說, RBAC 的公式就是非常貼近生活化的例子了。 誰可以對財務報表進行修改? 誰可以對公司規章進行新增? ... 🔔還沒成為Potato會員的朋友點這裡加入哦,撰寫文章還能挖礦打造被動收入 🔔 基本模型的組成元素: RBAC0 根據權限的複雜程度, 又區分為 RBAC0 、 RBAC1 、 RBAC2 、 RBAC3 , 但是不論如何都脫離不了以下的三個元素(用戶、角色、權限)來進行延伸, 也就是基礎的 RBAC0 。 用戶(User): 每個使用者可以被賦予不同角色。 角色(Role): 每個角色具有不同的存取權限。 許可權(Permission): 訪問許可權。 實際案例 假設我們有管理者跟一般使用者, 分別操作權限有所不同, 如下圖,管理者具有所有的操作權限, 而一般使用者只有查看個人訊息、修改個人用戶名稱的權限。 角色分層模型: RBAC1 主要在角色中引入繼承的概念, 也就是替角色分組並區分等級, 每個等級所對應的權限也有所不同。 角色限制模型: RBAC2 RBAC2 是基於 RBAC0 擴展的, 增加了一些限制, 分別為: 靜態職責分離(SSD): 約束於用戶與角色之間。 同一使用者不能擁有多個會發生權責衝突的角色。 互斥角色: 同一個用戶不能授予互斥關係的角色, 例如: 同一個員工不能同時為會計及研發。 基數約束: 一個用戶所被賦予的角色是有限的。 先決條件約束: 用戶想要擁有更高權限之前必須先具有前一級的權限。 動態職責分離(DSD): 同一使用者可以擁有多個會發生權責衝突的角色。 實際執行時只能選擇其中一個角色來擔任。 RBAC 3 RBAC3 = RBAC1 + RBAC2 ,因此除...

JWT

 概念: 有限時間內可使用通行證來要求對應的操作權限。

產生SSH Key並透過公鑰進行免密碼登入

  產生金鑰 首先要先在 Client 端設定一組金鑰。只要使用  ssh-keygen  指令就可以了,而這邊產生金鑰的方式,我們選擇 rsa 4096 的加密方式,此種方式目前強度較強,但缺點是產生出來的公鑰長度太長,另一種折衷的方式是 ed25519 ,取決於個人對資安的要求程度來決定使用哪一種加密方式。 ssh-keygen -t rsa -b 4096 產生鑰匙的過程中會詢問幾個問題,例如要放在哪裡: Generating public/private rsa key pair.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(/home/noob/.ssh/id_rsa): 這些直接按下 Enter 保持預設值就可以了。另外也會詢問金鑰的保護密碼,由於我們是要達到免密碼登入,所以也直接按下 Enter 略過: Enter passphrase (empty for no passphrase): 最後則會看到產生的金鑰: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/home/me/.ssh/id_rsa.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/home/me/.ssh/id_rsa.pub. The key fingerprint is: SHA256:O92QuN2lx4vHmgVTHsnAKKWKp+dAdQKOOq6B09wfD9E me@My-Computer The key's randomart image is: +---[RSA 4096]----+ | . ..o. | | o . ... .o . | | . . o o. = | | . o = . . o . | |o o + E o o o | |o+ o o . = + * | |+.o + + + o +.+ | |.o = + . =o. | |. o . +o. | +----[SHA256]-----+ 放在使用者資料夾下的  .ssh  資料夾中,其中  id_rsa  為私鑰、 id_rsa.pub ...

Linux 使用gdisk對大硬碟進行分割

  假設今天購買了10T的硬碟, 那麼可以用GPT的方式進行硬碟分割(大於2G), 我們可以先規劃一下, 大約切割一半一半,那麼步驟如下 # 查看硬碟 lsblk # 使用gdisk對該硬碟進行分割 sudo gdisk /dev/sda Command: o ↵ This option deletes all partitions and creates a new protective MBR. Proceed? (Y/N): y ↵ Command: n ↵ Partition Number: 1 ↵ First sector: ↵ Last sector: +5T ↵ Hex Code: ↵ Command: n ↵ Partition Number: ↵ First sector: ↵ Last sector: ↵ Hex Code: ↵ print # 確認完成後寫入 w # 再查看分割後資訊 lsblk sda 8:0 0 9T 0 disk ├─sda1 8:1 0 5T 0 part └─sda2 8:2 0 4T 0 part 資源參考 https://www.funtoo.org/Partitioning_using_gdisk

Nodejs cluste

 由於Javascript本身設計就適合於單線程的應用, 但一般後端應用程式都會支援多個服務來處理client的請求, nodejs中也提供了 cluster 模組來達成此功能。

Authentication、Authorization,傻傻分不清楚?